夏季是阳气**盛的季节,天气炎热而生机旺盛。此时气血运行旺盛,活跃于机体表面,更是养心的比较好时期。但是到了夏季,心脏疾病患者增多。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火热为夏,内应于心,心主血、藏神”,中医认为夏天阳气**炽烈,一旦阳气过剩、心火过旺,不仅
夏季是阳气**盛的季节,天气炎热而生机旺盛。此时气血运行旺盛,活跃于机体表面,更是养心的比较好时期。但是到了夏季,心脏疾病患者增多。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火热为夏,内应于心,心主血、藏神”,中医认为夏天阳气**炽烈,一旦阳气过剩、心火过旺,不仅容易烦躁发火,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,从而引发各种疾病。下面有一起了解一下夏季养生注意事项吧~
同时,中医五脏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。“心为脾之母”,夏季天气炎热,人们为消暑往往吃一些生冷凉爽的食物或饮品,这极易损伤脾胃,脾胃运化的功能减弱。脾气弱,在中医上就会酿成“子盗母气”,致使心气不足,罹患疾病。脾胃运化出现障碍,还会使体内产生湿浊,而湿浊阻滞在脉络中,就会诱发胸闷、胸痛等症状,严重者会造成心肌梗死。
另外,中医认为“汗为心之液”“汗血同源”。夏日炎炎,人体大量流汗,汗出过多可耗伤心气血,使心气涣散,发生精神不振、心悸、乏力等不适症状。为此,夏季护好心脏要从饮食、起居、情志三个方面入手。
饮食适量讲均衡
夏季养心应先从膳食入手,做到适量、均衡。耿乃志认为,生活中有两种误区,一种认为生病是身体虚,应该进补。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,大多数***往往因营养过剩引起血管硬化;另一种将“低脂”饮食理解为“不能吃肉”,结果导致***下降,白蛋白降低。
古人说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”,意思是要以谷物类为主食,水果、蔬菜、肉类作为副食,像金字塔那样缺一不可。尤其是夏季常吃的烧烤、冰镇饮料、冰镇水果,不仅不利于胃肠,还会使血脂、血糖升高,诱发心脑血管病,当前这类疾病已经趋向于年轻化。
夏季是应季果蔬种类繁多的时节,吃生的绿叶菜有利于补充叶酸,可降低***的发病几率。此外,多吃新鲜可口、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尤其是西瓜、黄瓜、桃等应季蔬果,可起到除烦止渴、清热解暑的作用。还可以适当进食一些苦味食物,比如苦瓜、蒲公英等,能够清心祛暑、提神除烦。
起居规律需正常
夏季白昼时间延长,很多人喜欢晚睡。其实夏季适时地晚睡早起是正常的。《黄帝内经》所说“夜卧早起”,“夜卧”的时间一般是指晚上10点至11点,“早起”的时间指早晨5点半至6点半。
耿乃志建议,早起晨练切记不要起床后立刻锻炼。运动不可太过剧烈。尤其是在**期间,户外戴口罩会降低氧气的摄入,如果运动量过大,会因为严重乏氧而出现不适,乃至意外。
午时养心宜小睡。中午11时~13时是心经运行的时间,此时全身气血运行旺盛,也是一天中阳气**旺的时间,不宜做剧烈运动,以免增加心脏负担。
这时候适宜小睡片刻,时间不宜过长(半个小时左右),闭目养神亦可。耿乃志告诫,不要饭后马上午睡,睡姿尽量卧位。办公族应将头靠在椅子上,把脚抬高放置。
傍晚,吃完晚饭半个小时后,可以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,如散步、跳舞等,有助于促进夜间睡眠。
情志平和少发火
夏天随着气血循环加快,人的情绪自然上下波动,心神不宁、心烦气躁、爱发火等症状较为普遍,晚间辗转难眠,心理学上称之为“情绪中暑”,又叫“夏季情感障碍”。
这些都是“暑易伤气”“暑易入心”所致。有时因心情不好而彻夜难眠,这时若通过吸烟、饮酒试图来减轻心中的烦闷,这种方式不可取。
夏日里要想保持平和的心态,首先要营造清凉的环境,多多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,回忆美好往事。
还可以尝试运用呼吸放松心情,譬如在绿树成荫的公园,傍晚时双脚岔开与肩同宽站立,合上双眼,两臂自然下垂,然后深呼吸,让鼻腔缓慢吸气,随之张开双臂,想象气息充满胸膛。
扩展到极限之后,让气沉丹田,再经过口腔逐渐往外呼气,并将双手慢慢放下。这种呼吸练习有助于身体充满朝气,消除燥热带来的不安。